腾讯5000亿加码新基建 有望助力化解医疗供需矛盾

 

5月26日,腾讯宣布未来五年将投入5000亿,用于新基建项目的进一步布局。据介绍, 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服务器、大型数据中心、超算中心、物联网操作系统、5G网络、音视频通讯、网络安全、量子计算等都将是腾讯重点投入领域。

 其中,医疗健康将作为腾讯发力新基建的重点应用领域之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与医疗健康领域的融合日趋深入,医疗健康服务的线上线下一体化创新日趋成熟,“新基建”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将有利于化解医疗健康服务的供需矛盾。

 长久以来,腾讯一直探索以信息、技术和连接为中心能力,助力医疗健康服务痛点,如以智慧医院提升就诊体验和效率、以数字化工具箱提升基层服务能力、以互联网科普提升公众健康素养等,推动覆盖个体全生命周期的线上线上一体化医疗服务新模式,助力实现健康中国。

 腾讯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总裁汤道生表示,“以新基建投入为契机,线上线下企业、政府部门、科研院所、公益机构以及广大用户将共筑数字生态共同体,推动产业互联网发展驶入快车道。我们相信,加速新基建必将有利于实现数字经济供给侧与需求侧更紧密地对接,为产业互联网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以智慧医院提升就诊体验和效率

 传统基建解决了物和人的连接,数字化新基建解决了数据的连接、交互和处理问题。“三长一短”(挂号、看病、取药排队时间长,医生问诊时间短)问题是患者就医长期以来的痛点之一,医疗新基建在这一过程中也将释放巨大价值。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腾讯致力提供“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全流程医疗解决方案,助力提升医疗效率和体验。

 此次疫情期间,钟南山院士团队已与腾讯公司宣布达成合作,共同成立大数据及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流行病筛查、人工智能医学影像、流行病疫情预测预警正是双方合作的重点。腾讯天衍实验室也与微众银行达成合作,共同研发医疗联邦学习框架,成功实现在保护不同医院数据隐私下的疾病预测模型,为医疗大健康的各种潜在应用如慢病防控、疾病早筛、医保控费等探索新方向。

 2017年发布的腾讯觅影则聚合了腾讯AI Lab、优图实验室等多个顶尖人工智能团队的能力,对700多种疾病风险进行识别和预测,提高临床医生的诊断准确率和效率。疫情期间,腾讯觅影落地湖北的方舱医院,以AI医学影像助力新冠肺炎的CT筛查,最快只需要2秒就可以帮助医生识别新冠肺炎,而按照一次胸部CT产生300张影像计算,医生肉眼阅片将耗费5-15分钟。

 智慧医院建设方面,腾讯也充分发挥技术和用户互联互通优势,推进线上一线一体化医疗融合。目前,全国超过3.8万的医疗机构通过微信公号或者小程序为患者提供服务。2020年3月全国开通的医保电子凭证,通过微信覆盖全国13.5亿参保人。民众使用医保电子凭证后,大部分医院单人次门诊就医交费重复排队次数可由4次降为0次,平均节省就医等待时间43.6分钟。

 此外,腾讯医疗AI实验室针对老年人两大常见疾病——帕金森和心衰,专门研发帕金森运动功能评估系统和“护心小爱”疾病管理平台。凭借一部智能手机,帕金森患者就可居家完成运功功能日常评测,作为疾病管理用药重要指导。依托微信小程序,“护心小爱(AI)”可为心衰患者提供基本身体指征录入、日常问题问答、用药提醒、权威心衰知识等服务,协助心衰患者及家人更便捷、科学对疾病进行管理。

 以数字化工具箱提升基层服务能力

 优质医疗资源不足和分布不均是制约医疗健康行业发展的两大痛点之一。而新基建的建设可以打破物理时空的限制和距离,因此提升基层服务能力也势必将成为其价值释放的核心领域。

 为此,腾讯正积极助推全国电子健康卡应用快速落地,帮助患者建立全周期的健康医疗信息,打通上级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的协作,使得患者就诊体验更连续,同时提升基层医疗体系的服务价值。今年3月,电子健康卡还结合国家卫健委疫情信息大数据助力疫情防控,升级以“红、黄、绿”3种色识别居民健康风险,以“非接触式”实现安全就医一码通行。通过微信渠道电子健康卡已覆盖全国22省,上线超1000家医疗机构,服务1亿用户。

 此外,随着5G等技术的发展,通过远程医疗、云基础设施服务和安全保障,也将有助于深化“医联体”建设,让基层家庭医生和乡村医生充分享受技术红利,弥合城乡医疗资源不均的矛盾。此次疫情期间,腾讯也推出了医院战疫数字化解决方案,助力北京朝阳医院等医院通过互联网手段开展线上办公、远程医疗等服务,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医护人员感染。

 以互联网科普提升公众健康素养

 当前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与人民健康需求发展到新的阶段,从‘以治疗为中心’转变到‘以人的健康为中心’。此外,心脑血管等慢性疾病导致的负担占总疾病负担70%以上。因此,普及健康知识,提升健康素养也被视为重要的底层支撑,并成为《健康中国行动》的首要目标。

 将新基建应用于科普领域,将实现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技术支撑,搭建体系化的医学知识图谱,通过信息的高效组织和智能分发,帮助居民提升自我健康管理能力,提升医疗资源的高效配置,以较低成本取得较高健康绩效。这也是互联网医学科普的核心价值所在,此次疫情中其重要性愈发突显。

 早在2017年下半年,腾讯医典便正式成立,并在国内首创深度、体系化互联网医学科普模式。而在腾讯医典产品建设阶段,无论从内容生产,还是用户端触达,与新基建密不可分。

 具体而言,腾讯医典在内容规划期,便以AI海量数据分析、医学文献等为支撑,还原真实医疗健康场景,打造以用户为中心的图谱化内容。在内容生产期,充分发挥开放平台优势,联合专业医生共创,并通过智能化工具,优化生产效率和准确度。

 在应用层面,腾讯医典还专门以结构化知识图谱为依托,打造AI自诊自查、在线问诊等智能化工具,打通从通用型科普,到智能化、个体化科普的全链条。此外,腾讯医典还与微信、腾讯看点、腾讯新闻、腾讯视频等平台打通,帮助用户在想要的时间和场景下提供有价值的资讯内容。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经过此次疫情,医疗健康行业的发展也迈入新阶段,迎来新常态。医疗作为腾讯践行“科技向善”的重要领域,将以新基建为中心支撑,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底层技术力、连接生态各方的平台力以及面向用户和医院的数字化应用研发力等全域能力,有效化解医疗供需矛盾,让每个人、每个机构充分共享技术和产业升级发展的成果。